网站公告列表

  没有公告

加入收藏
设为首页
联系站长
您现在的位置: 高端语文网 >> 文章中心 >> 文本拓展 >> 文章正文
  2020  【文集艺术手法】也论诗歌的侧面衬托手法及其拓展延伸教学           ★★★ 【字体:
2020  【文集艺术手法】也论诗歌的侧面衬托手法及其拓展延伸教学
作者:郎咸勇  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    更新时间:2013-9-29    

也论诗歌的侧面衬托手法及其拓展延伸教学

 

先来说《休假日访王侍御不遇》:

九日驰驱一日闲,寻君不遇又空还。

怪来诗思清人骨,门对寒流雪满山。

作者韦应物乃是中唐诗人,长安人,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,与王维、孟浩然、柳宗元并称“王孟韦柳”。

这首诗讲述了作者拜访王侍御而不遇的经过及感想。

这首诗题目是拜访王侍御不遇,但开篇并没写王侍御,而是先展示自我繁忙,“九日驰驱”,终得“一日清闲”,按照唐朝的公务员工作制度,官吏每旬休假一日。

何为“驰驱”也?

我仿佛看到了那位韦先生,孜孜不息,达旦不寐,缀网劳蛛,劬瘁不堪,执着于名,执着于利,执着于家庭,执着于权位,马不停蹄地应酬,四面八方地联络,欲死欲活地支撑着日常格局。

这一句写尽自我繁忙,更以自我繁忙,对王侍御的幽雅生活,起到反衬作用。

九天官务奔忙,终于迎来了一个休假日。于是,诗人利用休假日去拜访友人王侍御,不料扑了个空。“不遇又空还”五字写尽诗人,先是满心欢喜,而后万分沮丧之情。

第三、四句,诗人没有顺着正常诗路写下去,而是宕开诗笔,赞美了友人王侍御的“诗思之清”,并以“诗思之清”衬托其“人格之清”。

是啊,正如韦先生所言,难怪友人诗思,如此清澈宜人,沁人心骨,原来他所居住的周围环境,不仅门对潺潺溪流,还可仰视白雪皑皑的山岗啊。

末二句也,语含双关,既有纪实之用,又有象征之妙,既描述了友人的居住环境,又是友人诗思诗境的比况,乃是以景写人,侧面映衬手法之妙用啊。

总之,回顾《休假日访王侍御不遇》,正如题目所言——“不遇”,那么又如何写王侍御?这就得看作者的“能”了,这首诗整体使用了侧面映衬法,先以“我”的繁忙,侧衬王侍御之清闲;后以周围环境,侧衬王侍御“诗思之清”,进而衬托其“人格之清”。

于是,我想起了近来笔者的拙作《读元人诗有感》。

读元人诗有感

唐人文章万古传,李杜高峰无人攀。

床榻闲品吕本中,一朵红云飘峰巅。

这首小诗,正如题目所言,“读元人诗有感”,但所述“元人”并不多也,多是从侧面入笔。

题目是《读元人诗有感》,但诗歌写到一半,都没见到半根元人毛,不用怕,这正是小诗特色所在,这是笔者在玩手法,刻意使用侧面烘托法,写元人,而不直接写元人,先写唐人,写唐人就是为了衬托元人。

于是,水到渠成地流出了第三、四句——“床榻闲品吕本中,一朵红云飘峰巅”,此二言也,避开了唐人,直奔元人而去。

但是,这两句写元人,也并没有正面直写元人,而是分成了两句,第三句叙述元人,但也仅是简单一言“床榻闲品吕本中”,未带任何感情色彩。

千呼万唤始出来,“一朵红云飘峰巅”终于来了,但就这一句,也只是用了一个比喻,将元人诗比作“一朵红云”,“红云”是暖色,给人以暖融融之感,终于有些感情色彩了,表明了笔者的喜爱之情,尤其是“飘峰巅”,就暗示了元人诗的品位与格调,直逼李杜高峰。

《读元人诗有感》的“感”终于出来了,但“感”在何处,感于哪点,依然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,这就吸引着大家自己去品读,自己去感悟。

诗歌之妙,讲究含蓄,这首小诗,多用侧面映衬手法,且到最后,依然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,就是含蓄之至了。

 

也论诗歌的侧面衬托手法及其拓展延伸教学

先来说《休假日访王侍御不遇》:

九日驰驱一日闲,寻君不遇又空还。

怪来诗思清人骨,门对寒流雪满山。

作者韦应物乃是中唐诗人,长安人,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,与王维、孟浩然、柳宗元并称“王孟韦柳”。

这首诗讲述了作者拜访王侍御而不遇的经过及感想。

这首诗题目是拜访王侍御不遇,但开篇并没写王侍御,而是先展示自我繁忙,“九日驰驱”,终得“一日清闲”,按照唐朝的公务员工作制度,官吏每旬休假一日。

何为“驰驱”也?

我仿佛看到了那位韦先生,孜孜不息,达旦不寐,缀网劳蛛,劬瘁不堪,执着于名,执着于利,执着于家庭,执着于权位,马不停蹄地应酬,四面八方地联络,欲死欲活地支撑着日常格局。

这一句写尽自我繁忙,更以自我繁忙,对王侍御的幽雅生活,起到反衬作用。

九天官务奔忙,终于迎来了一个休假日。于是,诗人利用休假日去拜访友人王侍御,不料扑了个空。“不遇又空还”五字写尽诗人,先是满心欢喜,而后万分沮丧之情。

第三、四句,诗人没有顺着正常诗路写下去,而是宕开诗笔,赞美了友人王侍御的“诗思之清”,并以“诗思之清”衬托其“人格之清”。

是啊,正如韦先生所言,难怪友人诗思,如此清澈宜人,沁人心骨,原来他所居住的周围环境,不仅门对潺潺溪流,还可仰视白雪皑皑的山岗啊。

末二句也,语含双关,既有纪实之用,又有象征之妙,既描述了友人的居住环境,又是友人诗思诗境的比况,乃是以景写人,侧面映衬手法之妙用啊。

总之,回顾《休假日访王侍御不遇》,正如题目所言——“不遇”,那么又如何写王侍御?这就得看作者的“能”了,这首诗整体使用了侧面映衬法,先以“我”的繁忙,侧衬王侍御之清闲;后以周围环境,侧衬王侍御“诗思之清”,进而衬托其“人格之清”。

于是,我想起了近来笔者的拙作《读元人诗有感》。

唐人文章万古传,李杜高峰无人攀。

床榻闲品吕本中,一朵红云飘峰巅。

这首小诗,正如题目所言,“读元人诗有感”,但所述“元人”并不多也,多是从侧面入笔。

题目是《读元人诗有感》,但诗歌写到一半,都没见到半根元人毛,不用怕,这正是小诗特色所在,这是笔者在玩手法,刻意使用侧面烘托法,写元人,而不直接写元人,先写唐人,写唐人就是为了衬托元人。

于是,水到渠成地流出了第三、四句——“床榻闲品吕本中,一朵红云飘峰巅”,此二言也,避开了唐人,直奔元人而去。

但是,这两句写元人,也并没有正面直写元人,而是分成了两句,第三句叙述元人,但也仅是简单一言“床榻闲品吕本中”,未带任何感情色彩。

千呼万唤始出来,“一朵红云飘峰巅”终于来了,但就这一句,也只是用了一个比喻,将元人诗比作“一朵红云”,“红云”是暖色,给人以暖融融之感,终于有些感情色彩了,表明了笔者的喜爱之情,尤其是“飘峰巅”,就暗示了元人诗的品位与格调,直逼李杜高峰。

《读元人诗有感》的“感”终于出来了,但“感”在何处,感于哪点,依然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,这就吸引着大家自己去品读,自己去感悟。

诗歌之妙,讲究含蓄,这首小诗,多用侧面映衬手法,且到最后,依然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,就是含蓄之至了。

 

 

转载,请注明下列信息,谢谢合作。

郎咸勇:“高端语文网”网址:www.gaoduanyuwen.com

邮编:262600

邮箱:2248570742@qq.com

手机:13863645585

文章录入:lxy    责任编辑:lxy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  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
    没有相关文章
      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
   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站长 | 友情链接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公告 | 管理登录 | 
     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© 2013 高端语文网 版权所有 站长: